|
森林中的法語買到賺到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博客來宗教命理-宗教概論分類新書上市想了解更多[森林中的法語]的介紹請點擊左邊圖片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
內容簡介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如此普及的關鍵為何?無他,清晰與親切且受用而已。但這對不同文化背景與佛教傳承的人來說,卻是最容易親近佛法的路徑,從本書就可以一窺阿姜查開示魅力的究竟。
阿姜查常說:「起初人們先聞法,但是還不懂得思惟;接著他開始思惟,但是不會修行;修行後,尚未見到法的實相;見法後,則依然未能證入。」
這構成了本書的架構--聞法、思法、修法、見法、證法、傳法。這也正是一般人修行的道路,阿姜查將此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組練習或儀式而已,當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這也是阿姜查的開示善巧方便的地方,總是於不經意間將弟子導向解脫。
他認為語言是一種幫助理解的工具,要聽得懂才有意義,所以他不直接談經典中超越世俗名言的深奧智慧,因為透過讀誦艱深的經典可能只得到概念,卻可能錯過真正的修行,他認為我們應該盡量救治盲人的眼疾,而非只是告訴他顏色。就如佛陀所說:「我只教導兩件事,即苦與苦的止息。」不需要一直描述涅槃等名相。他的教法中也不主張對一般人來說玄之又玄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因為沒有透過世俗名言如何能與眾生教學、溝通或解釋事情呢?他關切的是修煉的過程,而非證悟的結果;重點在於幫助眾生清除障礙,以便讓他們看得更清楚。因此書中遍布他隨手引來的狗、芒果、雞、稻田與水牛等最通俗、最具體、最適合聽者的內容,來說明一般人不易了解的經典術語。
他在本書教導各種正念與禪定的傳統修法時,總是盡量不提定境或開悟等特殊經驗。他認為禪定不過是一種工具,一種端坐檢視自身的方法,目的只是為了降伏與拓展內心。那是讓我們解脫束縛、停止鬥爭、放下執著與隨遇而安的方法。因此,對於真實法而言,其實不需要學太多,只需要貫徹一些簡單原則即可。所需要學習的,只是知道要修些什麼,以及如何修,然後勇往直前而已。
書中也提到幾個常被提到問題,如修行就是該獨自躲在深山中,與人隔絕不相往來嗎?但阿姜查卻認為世間是藉由認知而超越,而非經由逃避。人們可以藉由世間的感官接觸中尋獲智慧。如此既可以揭露自身的習氣,又可以觀察到痛苦產生的方式。所以他說:「如果哪裡又熱又麻煩,那就對了,那裡就是修行的好地方。」
另外,本書也提到了阿姜查非常注重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佛教的持戒和行善,這些常叫一般人排拒,誤認為那是一種緊箍和恫嚇。從不要人們迷信與盲從他的阿姜查直接了當第指出,倫理與道德的目的在於創造一顆寬鬆的心,與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可幫助行者調整心性,為禪修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觀全書,讀者會發現,佛法就是幫助人們見道的善巧方便。「法是用來生活的」--這也就是本書的真諦:證道者僅只是坐著,縫衣服,所達到的境界,也遠高於未證道者修習好幾小時的禪坐。
作者簡介
阿姜查
阿姜 查,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十七日,出生在泰國東北部烏汶Rajathani鎮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九到十七歲之間,他是一位沙彌,在還俗幫助父母務農之前的那段時日?堙A他接受了基礎教育。到了二十歲,他決定回復出家生活,並於一九三九年四月廿六日受了比丘戒。 阿姜 查早期的僧侶生活、遵循一種研習佛教教義及巴利經文的傳統模式。在第五年時,他的父親得重病而逝;人命的脆弱和不確定,直接的提醒了他。這促使他去深思有關生命的真正目的,因為,雖然他已有多方面的涉獵並且精通巴利文,但對於痛苦的滅除,似乎並沒有更進一步親身的瞭解。厭離之感開始在心中升起,終於(在一九四六年),他放棄了學業,並開始了托缽行腳。 他走了大約四百公里到達泰國中部,沿途睡在森林,行乞於村落。他在一座能夠用心地學習和修習僧侶戒律的寺院住了下來。那時,他聽說了有關阿姜 滿--一位備受推崇的禪坐大師。渴望能見到如此一位有成就的老師,阿姜 查出發步行往東北部去尋找他。 這時,阿姜 查正與一項有決定性的問題做掙扎。他研讀過戒、定與慧的教理,雖然那些內文陳述詳盡且細節精細,但他卻不知如何將它們實際地付諸實踐。阿姜 滿告訴他,雖然這些教化的確廣博,但在本質上卻很單純;有了「正念」的安置,如果看到了在內心生起的每件事物,當下便是真正的修行之道了。這種簡潔而又直接的教導,對阿姜 查來說,是一種啟示,也因此改變了他修行的方法。這條路是明確的! 接下來的七年間,阿姜 查在這種簡樸的森林傳統方式中修行;為了開展禪坐,行遍鄉間,尋找安靜而隱蔽的地方。他住在老虎和眼鏡蛇成群出沒的叢林,甚至停屍場;利用對死亡的省思來克服恐懼,並洞察生命的真正意義。 經過多年的流浪,一九五四年,他受邀返回故鄉的村子,就在一處熱病橫行、鬼魅出沒,稱作「巴蓬」的森林附近住了下來。不顧瘧疾的困境、簡陋的住處以及稀少的食物,追隨他的弟子,人數越來越多。現在被人稱?巴蓬寺的寺院就是設立在那兒的,而最後地,分院也在別處被建立了起來。 在阿姜 查寺院?堛滌V練是十分嚴厲且冷峻的。阿姜 查經常將他們的弟子們推到最極限,去測驗他們耐久的能力,期使他們能開展耐心和決心。他有時發起費時且表面上看起來毫無意義的工作計劃,由此去頓挫他們對平靜的執著。這重點經常放在屈服於事物的本然樣子,而最大的強調點著重於嚴格的「戒」之遵守上。 一九七七年,阿姜 查應邀訪問英國,並留下一些比丘僧團在那兒。阿姜 查於一九七九年回到英國,隨後轉往美國、加拿大去訪問並教學。 一九八一年,再度出遊後,由於糖尿病所致,阿姜 查的健康逐漸走下坡,也因此無法于雨季時在巴蓬寺安居。 當病情惡化,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教導--「萬物皆無常」的一種活生生的示例。他不斷地提醒人們,要努力在他們自心?堻B找到一個真實的歸依處,因為,他不再有很多的時間能教他們了。 在一九八一年「雨期」結束前,他被送往曼谷做一個手術。幾個月內,他停止了說話,並逐漸失去了對四肢的控制,終至全然癱瘓而臥病在床。從此以後,他被比丘弟子們全心全力地照顧和服侍;他們都感激且樂於有機會服侍曾經如此有耐性和慈悲地引導一條正道給那?多人的一位老師。 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六日,上午五時二十分,阿姜 查在他的寺院,泰國烏汶的巴蓬寺,於隨侍的比丘們面前,安詳地離開了人間。 阿姜查著作(已譯成中文,但皆不在一般通路販售):《我們真正的歸宿》、《以法為贈禮》、《森林裡的一棵樹》、《為何我們生於此》、《靜止的流水》、《寧靜的森林水池》、《何來阿姜查》、《蓮華盛開》。
...繼續閱讀
留言列表